接著說旅程的後半段。
Day 4
從青旅換到了飯店睡得太香,起床時已9點。
太久沒在外東奔西跑,才第四天腳就痠的不行。
早上拜訪坐落在中央公園西側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,
恰逢週日,一入館就看見滿滿的小孩和嬰兒車,好可怕,
走馬看花晃了一圈就出來了。
午餐呢,來紐約一直沒吃Shake Shake,
於是天真的決定在週日去博物館旁的Shake Shake,
一到,人滿為患,
腦中突然冒出「今天簡直就是星期三去台中科博館了」,
不禁莞爾一笑。
(科博館以前週三10點前免費入館,幼稚園、小學都會在那天去校外教學,而麥當勞是館內唯一的餐廳,所以每到中午擠滿了各家小朋友。)
提著Shake Shake往中央公園的噴泉廣場,
原以為大概是多倫多皇后公園的放大版,再多幾個湖,
沒想到地勢起伏宛如健行,
唉,怎麼吃個午餐千辛萬苦。
下午去SOHO區的Maman喝咖啡。
他們家的杯子很有意思,
多款藍白相間的花紋設計特別漂亮,
在中央公園時一眼就看到有人拿著。
一如紐約的擁擠,店裡也是,
排隊的、點餐的、等餐的,
看了看後廳沒位子了,就坐在門口高腳椅區,暫得一方小天地。
兩個小時,看看書、寫寫字,抬頭看窗外行人來去,
偶有三三兩兩拿著咖啡杯在店前拍照,
希望我沒破壞到人家的背景呀。
Day 5
今天算行程最後一天了,
吃完早餐就去中央車站和紐約市立圖書館。
圖書館因為Columbus Day沒開,
館前廣場擺了許多桌椅,青年長者在這裡看書讀報敲鍵盤,
我也就在那坐了一會。
下午到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,
和去大都會一樣,這次直奔五樓梵谷的《星夜》。
喜歡梵谷晚期移居法國南部的作品,
一改荷蘭時期的陰暗,轉向鮮明的色彩。
整個展間不到十個人,站在畫前端倪許久,
近看,看每一道短而清晰的筆觸,及厚重的顏料堆疊交錯,
遠看,看全景從星雲山稜柏樹到村莊,躁動中又有一絲寧靜。
在502展室欣賞其他畫作,卻又忍不住再向它瞟一眼,
正是橫看成嶺側成峰,遠近高低各不同啊。
導覽說道,「很可能你現在就站在畫前,旁邊還圍繞著很多人…」,
心裡自喜,沒有,就只有我😎
喜歡MoMA明亮寬敞的展間,
除了梵谷外,也有畢卡索、夏卡爾、安迪沃荷、莫內、達利、馬諦斯的經典作品,
名作前大多設有黑色沙發,坐著聽導覽剛剛好。
紐約行的最後一個行程,洛克斐勒中心。
登上70樓,吹著風,夕陽斜照,
面著帝國大廈,遠眺曼哈頓橋、時代廣場、自由女神,
把這幾天好的壞的衝擊過了一遍,
耳裡聽著Still New York,大四最忙碌時捷運上的愛歌,
此刻就站在the concrete world,好不真實。
就這樣靠著欄杆俯瞰曼哈頓,
從白天日落到天黑。
隨著黃昏將近,看台逐漸擁擠,
即使被身後的人群簇擁,
此刻的時間是緩慢的,空氣是清新的,視野是遼闊的,內心是澎湃的。
當夕陽沒入地平線,夜色漸入,紐約之行也在此劃下句號。
Day 6
今天只有一件事,回多倫多。
週二了,早餐時刻沒有昨日的喧囂,
大多是身著西裝領帶的商務人士,
我也簡單扒了幾口就趕飛機去。
8:30出發去機場正好遇上上班人潮,
終於感受到所謂紐約人的走路速度,
這才是我心中一個繁忙城市該有的樣子啊,
反正我是走的很舒適。
5號地鐵擠的像沙丁魚,
進啊出啊,一下往這撞,一會又往那拐,
從金融區到中央車站,短短十分鐘的路程,
啊,好像回到了台北。
有幸在機上再看紐約最後一眼,到多倫多時也賞了已轉紅的楓葉。
整趟旅程特別幸運,
除了天氣好,還能靜靜地享受《星夜》、丹鐸神廟,
每次離開前想再去看一眼,早已人聲鼎沸。
如果要說最喜歡紐約生活的什麼,
那肯定是不用等紅燈了,
最討厭就是滿街大黑塑膠袋成堆的垃圾,以及到哪哪都有的鷹架。
總覺得在紐約生活特別不容易,
願在紐約的朋友們,
在這個斑斕的城市裡,找到自己喜歡舒適的模樣。
再見,紐約。